第一章
開完編輯會議,夏宛倩被執行副總顏裕文叫到了副總辦公室。
「宛倩,這是昨晚六點到八點『晚餐時刻』的收視率,妳自己看看。」
夏宛倩拿起報表,報表上有各頻道同時段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比較,她負責製作的「晚餐時刻」被以紅色標記出來。看到「晚餐時刻」的收視曲線,令她胃部一陣抽搐。
即使是最大瞬間收視率,都未能破一。
「副總,要改變觀眾的收視習慣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」
「是。不過如果我記得沒錯,妳接下這個節目已經三個月。」顏裕文語調平緩陳述事實:「當初請妳擔任這個節目的製作人,就是為了拉抬收視率。」
夏宛倩點頭。「再給我一點時間。」
在到「欣銳電視台」(HBC)之前,她在美國地方電視台製作晨間新聞節目,因為報導一起環保事件及追蹤後續效應,意外帶動該節目收視率,在業界小小出了一下鋒頭。當時正值國內HBC新聞部改組,她接到HBC總經理的邀請,請她擔任晚間新聞節目製作人;為一解鄉愁及累積工作經驗,她慨然接下挑戰。
當然,還有誘人高薪……
不過,錢不是最重要的。她很清楚地告訴自己,如何成為商業電視台中的一股清流,改變觀眾的收視習慣,才是她要努力的目標。
「宛倩,我知道妳有理想,但我們是以收視率換取廣告盈收的商業電視台,妳應該知道。」
「我知道。」夏宛倩點頭附和,感覺到胃酸不正常分泌。「這三個月,新聞的編排已經做了一些調整……」
「是嗎?那我們來看一下昨晚的頭條。」顏裕文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資料--
「在昨晚五點五十五分或六點播出的新聞中,有十家以『分屍案』作頭條,兩家以『政黨高層不倫戀』為頭條,看看我們,『北約空襲阿富汗……』」
「副總,這則新聞在世界各國都是頭條,國內的媒體已經越來越沒有國際觀了。」
「這麼說其實不公平。昨天還是有三家電視台以這則新聞當頭條,不過,有一家是政府出錢的公共電視台,兩家是信眾捐款的宗教電視台。」
「德不孤,必有鄰。這表示國內還是有媒體秉持良知在作新聞。」
顏裕文看著她,腦中空白三秒。
「宛倩,我也是從採訪記者一路上來的,大家背景相同,都是文人,都有理想……」
夏宛倩點頭。
「不過,理想不能當飯吃,妳要在這個圈子生存下去,就要認清大環境,認清自己的定位。」
「我知道HBC是商業電視台,我也一直努力在向它靠攏。」夏宛倩說出這句話,感覺一朵烏雲飄過頭上。
「妳認為自己是新聞人,還是商人?」
換夏宛倩腦中空白三秒。「一定……要這樣二分嗎?」
「如果妳覺得『新聞供應商』這個詞比較不那麼傷人,那妳也可以這樣想。」
說出「新聞供應商」五個字,讓顏裕文也胃抽筋;踐踏別人的理想不是件值得驕傲的事,如果那理想也曾經是自己的理想,那就更令人不舒服了。
不過,面對這個徒有滿腔熱忱卻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後輩,他必須拋開個人主觀因素,讓她認清現實。「新聞是商品,我們提供給觀眾他們想看的,滿足他們『知』的權利。」
夏宛倩抿了抿唇。「昨晚『分屍案』和『高官不倫戀』,我們報導的時間也超過十分鐘……」
「不夠。以『分屍案』來說,昨晚收視率最高的W台不只在報導時間上大幅延長,還一再重播,兩小時中播了四次,每次都從不同角度切入,讓觀眾從不同面向詳細審視這起犯罪事件。」
「讓觀眾了解兇刀的形狀、用途、分屍的細節和棄屍的過程,是否有教唆犯罪的嫌疑?」
「照妳這麼說,那所有看過『大廚上菜』的人,都是名廚了?」顏裕文避談道德問題。「何況我們不報,還是有別人會報;而且自從有了網路後,訊息的來源更多更廣,我們要做的是提高觀眾打開電視的意願。而且觀眾如果連開機的意願都沒有,妳又要如何傳達妳要傳達的東西?」
後面這兩句話打動了夏宛倩,她點點頭,準備起身。「好,副總,您的話我會好好思考,我會再做改進。」
「妳要思考多久?」顏裕文伸出手往下揮了揮,示意她坐下。「當初簽約一年,每三個月為一個階段,每階段有每階段要達成的目標。第一階段的目標是什麼?」
「平均收視率破一。」夏宛倩硬著頭皮。「不過,收視率調查是存在著兩個百分點的誤差的。」
「如果不是存在著這兩個百分點的誤差,今天來跟妳談話的就不會是我了。」顏裕文換了口氣:「妳知道為了這零點幾的收視率,總經理承擔了董事會多少壓力?當初是總經理力薦妳出任製作人的……」
「我會努力做好,回報總經理的賞識。」
「這話出自真心?」
夏宛倩堅定點頭。「我做人,就跟我做新聞一樣真實。」
真實?顏裕文懷疑,新聞都是重建的真實,相信自己做的是真實的新聞,只是一種信念;不過,她有這種信念很好。
「聽妳這麼說我就放心了。」顏裕文不再拐彎抹角。「總經理的意思,是在『晚餐時刻』團隊中再安插『顧問』一職,由顧問給妳一些作新聞的建議。」
「顧問?」夏宛倩一怔,隨即一喜。「好啊!我畢業也好多年了,有教授學者在旁督導,我正好時時請益。」
真是天真得沒救。顏裕文在心中暗暗嘆氣,把教授學者那一套拿到商業電視台來做,肯定是做一台倒一台。
「宛倩能虛心受教,不錯不錯。」顏裕文點頭,笑得有些意味深長。「以後妳製作新聞的時候,要多聽『專家』意見。」
他特別加重「專家」兩字。
「我會盡量聽取。」夏宛倩真心道。
「不是盡量,是務必。」顏裕文的笑容斂了斂。
「務必?」夏宛倩咀嚼這兩個字的意思。
這表示,她製作人的權力會被瓜分掉?
她不是個迷戀權勢的人,權力被瓜分對她來說不是那麼要緊,但是「多頭馬車」這種亂象會拖垮工作進度,她必須先跟副總聲明這一點--
「如果顧問的建議與我個人的判斷不同?」
面對這個未來可能會碰到的敏感問題,顏裕文卻打起哈哈來--
「不用緊張,顧問跟妳有相同背景,他跟妳是同校同系畢業的,一切都好溝通。」
「真的?」夏宛倩聞言,眼睛一亮。「是哪一位教授還是學長姐?」
「嗯,這是他的名片。」顏裕文從口袋裡拿出一張名片,遞給夏宛倩。
夏宛倩看著名片上的姓名--
「黃棣。」
皇帝?還是黃帝?在她印象中,沒有一位傳播學者叫這個名字啊。
再一看頭銜--
「節目部顧問。」
節目部顧問?
「是哪一類型的節目?」不可能是探討政治、財經、環保之類議題的節目吧?
「綜藝節目。」顏裕文面不改色。
什麼?!叫綜藝節目顧問「指導」新聞部?新聞綜藝化?
這……太侮辱專業了吧。
「副總,我不能同意這項安排。」夏宛倩立時拒絕,維護專業尊嚴。
「上面已經交代了,一定要這麼做。」顏裕文不為所動。
「那我辭職。」不真實,毋寧死。夏宛倩捍衛新聞良知。
「不要那麼衝動,年輕人應該保持開闊的心胸,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性。」顏裕文似乎早料到她會以去職作抗議手段,也不怎麼在意。
「副總,你也是新聞人出身,你可以忍受這種事?」
「我剛剛不是跟妳講過了『新聞供應商』的觀念?」顏裕文作勢嘆了一口氣。「時代變了,一直躲在自己的象牙塔中,只會讓眼界越來越狹窄。」
顏裕文完全不提夏宛倩提前解約所要擔負的賠償責任,因為這種有血性的年輕人,為了堅持夢想,總是不惜拋頭顱灑熱血,話說僵了只怕她就鐵了心辭職。
當初總經理特別把夏宛倩從國外請回來,目的就在利用她清新的形象提升新聞台的正面形象,為此還在媒體上發了不少新聞。如果合作三個月她就去職,必定會引發外界諸多揣測。
雖然外界的揣測是正確的,夏宛倩就是因為無法拉抬收視率而被迫走人,但這樣只會讓電視台被貼上「唯利是圖」的標籤……
不管是為了公司形象或拯救一個年輕人的前途,他都必須留下她。
「但是即使妥協,也該有個底限。」夏宛倩慷慨陳詞:「一味隨波逐流,只會降低自己的格調。」
「宛倩,妳的反應會不會太過激烈?只是要妳跟黃顧問談一談嘛!」顏裕文輕描淡寫。「而且在批評以前,是不是應該先深入了解一下妳要批評的對象?這樣才客觀公正嘛。」
聽到她一向奉為圭臬的「客觀公正」四字,夏宛倩軟化,想了一會兒後讓步。「這位黃顧問,也是新聞系畢業?」
「是啊!他也當過記者,所以妳有什麼想法,大可跟他好好溝通。」
「我會跟他表明我的立場。」夏宛倩醜話先說在前面,以免副總抱持錯誤期待。「不過黃先生在節目部做得好好的,幹嘛來干涉新聞部的事?」
「這也是總經理的意思。妳可能不知道,黃棣年紀輕輕,卻有『綜藝教父』的稱號,他以前製作的綜藝節目,曾經創下平均三十九點九八的高收視率,引起電視圈一陣跟風,紀錄至今無人能破。總經理請他出馬擔任新聞部顧問,也是希望他能為新聞部注入一些活水。」
夏宛倩勉為其難地點了點頭。
儘管不認同總經理的做法,但跟這個叫黃棣的見見面、聽聽他的「專業」意見,也算是對總經理「知遇之恩」的報答;至於要不要做,由她來決定。
「那好,晚上九點,妳就到一家叫做『月島』的燒烤店,黃顧問會在那裡跟妳碰面。」見夏宛倩同意,顏裕文立刻乘勝追擊。
「月島?」夏宛倩怔了一下。這家店還在?
「妳回國不久,應該不知道這家店,」顏裕文拿出手機。「我把地址傳給妳……」
「不用,我知道。」夏宛倩連忙道。
這是她和前男友以往常去的一家店,就算閉著眼睛她都摸得到地方。
「那就好,」顏裕文親切地笑了,帶著鼓勵意味地道:「別忘了哦,晚上九點。」